
“丁家組的涵洞要處理好”“巷屋組的泄洪閘麻煩現場核查后,盡快修復到位”“建議向沿渠邊的農田群眾多多宣傳節水”……近日,一場關于楊柳灌區修繕的座談會在三門鎮楊柳村舉行,村民你一言我一語,紛紛發言、討論得熱火朝天。
讓“灌區水脈”提質升級,潤澤周邊百姓的生活,區水利局組織了入戶調查行動,舉辦村組座談會4次,收集群眾意見和建議20余條,發放節水宣傳畫冊和《致灌區父老鄉親的一封信》500余份。
水渠縱橫交錯,潺潺清水入田。放眼望去,一條條暢通的渠道與周邊的農田交織,錯落有致的景象宛若一幅田園風景畫。深秋,楊柳灌區流淌的風景無不在訴說著它這些年的變化。
建于1960年的楊柳水庫,是我區唯一一座中型水庫,豐水季節它的水面面積可達3000畝,它肩負著2.6萬畝農田的灌溉,是我區最重要的灌溉水源,在防汛抗旱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。
但由于年代久遠,面臨設計和施工標準偏低,存在大壩滲漏、溢洪道破損、供水設施漏水等工程隱患。經過多方爭取,我區投入2820萬元,為楊柳水庫除險加固。去年,大壩安全類別評定為“一類壩”,楊柳水庫重裝“上崗”,防洪效益和灌溉、供水效益得到明顯提高。
定期“體檢”、不定期巡查是管護的基礎。楊柳水庫每年會開展四次以上主副壩清雜行動,每個月會對主副壩進行保潔管護工作。今年3月,楊柳水庫大壩實施提質改造,改造大壩導滲溝、排水溝39.5平方米,翻新大壩位移監測32個。
一渠長流的水之于農田,可視如生命。家住三門鎮松柏村的村民吳永忠感慨:“家里的幾畝地就在楊柳灌區,楊柳灌區低北干渠未改造前,渠道一直處在無水可送,有水又送不出的困境。現如今,低北干渠修好了,馬上又開始改造灌區低南干渠,以后我們再也不用擔心灌溉問題了!”
責編:肖蓉
來源:株洲高新區(天元區)融媒體中心
下載APP
分享到